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299:修首楞严三昧须先从摄心持戒令心不犯开始,以动念为来诊断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道场加行09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291sv43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9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仙预诛净行,就是一个典故了。皆住无缘慈,得一子地,一子地是什么呢?这是指菩萨证得化他之果,用平等的慈悲心怜愍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的儿子一样,众生一如己子之阶位,把众生当作是自己的儿子一样。所以全部的名称叫做极爱一子地,极爱一子地就是住于这个阶位的菩萨,视众生犹如父母之爱子。就是菩萨就像父母,爱一切众生,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见子安稳、修善,则心生欢喜;见子烦恼、病苦,则心愁忧念,所以,这个叫做一子地。所以,一子地的意思就是菩萨把一切众生,当作是唯一的儿子去爱他,使他安稳,如果看到儿子造恶,他就起烦恼;当然,这种烦恼是心愁的意思,忧虑他的因果。所以这个叫做一子地。乃能如是。[是知此之杵碎其首,本无嗔怒,而其恒令如愿,亦非喜爱;必以如是之人,乃可发如是愿,如来不呵,非为无故,幸勿以大鹏比斤鳥鷃也。]大鹏,大鹏金翅鸟,我们常常讲:大雕,大雕,就是大鸟。可是,佛经讲的不是大雕,是大鹏,展翅。说: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出家人午饭时,施食送供养)就是大鹏,大鸟的意思。比作斤鳥鷃,斤鳥是斑鸠的意思,念作jiu(四声)。这个鷃,念yan(四声),都是小小的鸟名,就是鹌鹑,比斑鸠还小。幸勿以大鹏比斤鳥鷃,那么大的鸟来比作斤鳥鷃,就是说大鹏就比喻菩萨,斤鳥鷃比喻凡夫,就是这个意思,菩萨发的愿,跟凡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用宝杵殒碎其首,其实是菩萨的境界

  [《正脉》云:自初华屋请修,以至此文,当为巧修正助周。夫二修虽皆最初方便,而耳门深入、是为正修,而道场持咒,皆为助行。是知方便修人,自分利钝二根。根稍利者,固不必道场等助,而自脱缠以入圆通,如阿难是也。根稍钝,而不能促入者,方用后门助之。问:‘此既一周,何无证悟之人?’答:‘证悟在正行之末,此但助行,故无证悟。]后面就讲禅那证悟的境界。[其于经题,四实法中,正属修证了义耳’。]经题里面四实法当中,修证了义。那么前面就是[辛二重请神咒竟。并上大科冥授以选本根竟。再并前正宗大科,己三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竟。(巧修正助周)]楞严经讲义第十八卷终

诸位!暂时先翻过来一下,1106页,看第三行,己四,诸位看,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就是你前面正行、助行都有了,大开圆解也有了,持清净明诲也有,四种清净明诲也有了,也有建立道场,也有持楞严神咒了,四种清净明诲都清净了,而且一门深入耳根圆通,返流照性了,接下去就有收获了,就是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好!诸位!那第十三套,我们就讲以《楞严经讲义》的范围,那么就是1105页,第十三套终。

诸位,把那个《楞严经义贯》请上来,翻开1415页。这一辈子地因缘看到成观法师的《义贯》,这四种清净明诲,他用了三百三十五个page来诠译这一段道场助行,四种清净明诲,还有道场助行,内容实在是够丰富!尤其是对这个末世的乱象,真是一针见血的谈!告诉诸位:把《楞严经讲义》的四种清净明诲、楞严咒的功德,还有成观法师的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经》的功德,持咒的功德利益,把它结合起来,变成两片也好,大量的去散播,可以救无量无边的众生,整个佛教就会不一样,彻底的连根拔起众生的无明,好好的做!所以底下这几堂课特别的重要,因为大家还没有证悟,还未证悟以前,先要明了持戒清净、道场的建立、楞严咒的意义。要是没有成观法师来注解这个楞严咒真实的义理,我们这一辈子没办法了解楞严咒;会念,但是不晓得那里面的义理到底是什么,也没有人讲啊,我们也不知道,它是梵文翻译的音。

好!诸位看1415页。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第一章   前方便:四种清净明诲。

经文:【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注释]:[“心迹圆明”:“心迹”,]也就是[心所行之迹,]也就是[即心相、心行。对于自己的心行,圆满明了,亦即是“明心号菩萨”的“明心”。] 所以,了解这一颗心的人,就是菩萨,叫做明心。明心其实就是明本心,如果加一个“本”,那就更清楚了,明本心,见本性,一般人简称明心见性。明本心,见本性,方便说叫做明心见性。 [“悲欣交集”:有两层意思:一、悲过去迷、欣现在悟。二、悲众生迷,欣己已悟。][“大悲世尊”:“大悲”,]就是[佛之悲心]是[无尽]的[,]以[及悲心平等]的[,]所以[故称大悲。]  [“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意思就是:[已经悟了速至佛地的修行法门。][“得无疑惑”:]什么意思?[无疑、无惑,]没有疑、没有惑,就是[得决定信、]跟[解。][“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未得度”]者[,]这是[系指未]没有[证实际,未完全度了,亦即]也就是[无明未尽。“先度人者”,先思度他人,令他人出生死,舍己利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这就犹如地藏菩萨;以地藏菩萨之大愿心,系]是[一切菩萨之根本,]所以[故居大乘四大菩萨“愿、悲、智、行”之首。]所以,我们常常在念,诸位!南无大愿……什么菩萨?南无大悲……什么菩萨?南无大智……什么菩萨?南无大行……什么菩萨?所以说:愿、悲、智、行。[一切菩萨修大乘道者,莫不从“大愿门”入。]

所以,在座诸位!你要发大愿,发大愿得大果报;不过要看你的能力了,不要只是空口说白话,这样不好![今阿难亦如是。这正显阿难实是大权示现,乘愿再来,非实二乘。][“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人若为邪师,其所说之法即为邪法,因此人法俱邪,此乃末世之徵。]末世,迹象叫做征,现在到处可以看得到。[其数甚多,如恒河沙,因而赤以乱朱。]诸位!朱是正红色;这个赤、赤色呢?又像红色又不像不红色。学过美术的人就知道,赤色跟红色是不一样的;可是赤色跟红色看起来又像一样。好!诸位!只要你今天讲的叫做相似佛法,相似佛法就是赤色;师父讲的正法,这个叫做朱。知道吗?所以,朱就是正红色;然后,赤色像红色又不像正红,有一点红又不像正红,赤色。在座诸位!我们末劫一切众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今天就是这样。

再来,还是会互相猜忌的。台湾很少发生这种事情,像中国大陆,就有一票的人,对师父好像有一些意见、看法,一下子传说师父在浙江车祸死了;一下又传到东北了,说:慧律法师中风了,现在坐轮椅了!有打电话来,有的法师哭得很惨,有的居士还没有讲,就一直一直哭泣,发生什么事情啊?我们跟他讲:师父好好地啊!这很奇怪!这是不是有一票的人,好像不希望我活得很好?我从香港演讲回来,有徒弟打电话来,说:慧律法师从香港回来台湾的时候,大量地吐血,因为所说的法完全是邪法、邪师、邪见。你看看,这个就是很奇怪的了!对不对?

还有更甚的,就是在大陆现在流传了一封信,就是说:我慧律去向某某的老法师,去下跪顶礼、去忏悔,说我以前批判了某某老法师,说是怎么样子糟,他是糟老头,然后我现在觉得自己有过失,去向他忏悔。第一个、一个法师讲经说法,会去批评另外一个法师、长老,是叫做糟老头吗?这个就犯了大妄语戒了!第二个、他说我去向他下跪顶礼、去求忏悔;去哪里下跪顶礼?我从出家以来,跟那个老法师从来没见过面。好,第一个,如果你写的人,你能举出是何年何月何日,我去跟他下跪顶礼,何处?你总要有证据嘛!第二点,要有相片为证啊,要不然录音为证啊、要录影为证啊;如果举不出来,当然就是自编自导自演了。从这个例子来看,就知道说,大陆实在是一个人口众多,也是语言相通的一个国土,本着菩萨的心,就是要这样做。生命它是一种责任,何况海峡两岸,我们这个语言都会通,往前面推,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往后面推的话,大家共用的都是中文;再来,都是共一个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不了解说,到底是不满师父的名气呢?还是不满师父讲的法?

再来,这个是很奇怪的!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法门专持一句佛号的,他的徒弟;这是人家大陆告诉我的,说有这种情形,他们在光盘里面听到了这样一段。“那师父!您觉得怎么样?你参考一下。”有人问了,就是他的在家居士刻意地问这个老法师,就跟他讲说:我知道慧律法师是邪知邪见,那我们有收到这些光盘跟书,有关于文殊讲堂的书,我们应当怎么处理?那个老法师的回答就说:从哪里寄来,你就把它从哪里寄回去。这样子。你看有没有很恐怖?第一句下定义,就是慧律法师是邪知邪见的法师。还:我知道慧律法师是邪知邪见的法师。这样下定义。如果我的徒弟来问我这种事情,说:哎呀!某某老法师是邪知邪见,那边得到很多光盘跟书,慧律法师!我怎么处理?我第一句话就会告诉他:你凭什么讲那个老法师是邪知邪见?你凭什么?你就知道,我这样子,师父这样,没有童年、没有少年、没有青年,剩下一点点老年,我这样三藏十二部用十五年,用生命来贡献给佛教,还有人说慧律法师是邪知邪见。那你就知道,这个老法师教出来的这些徒弟,很不希望师父存在这个世间,很明显。那我们是没有这个心,我们是没有这个心。那你就知道说,当一个法师的人,他要受到种种的这些外力,还要坚定这个菩提心,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我们对老法师还是推崇、还是尊敬、还是随喜、还是赞叹,毕竟都是身披袈裟的,师父没有理由去伤害他、去毁谤他、批评他。我都劝导我的徒弟,要敬佛、敬法、敬僧,站在整个佛教的团结的这个立场来讲,佛教没有分裂的本钱。所以,他怎么讲,我愿意忍受下来,只要是能够使正法和谐、佛教和谐、众生得度,我不在乎。但是,你说我是邪知邪见,那你依靠的是什么来判断呢?所以师父讲的法他们从来不看,也绝对不会去看!也有人会去看,这个中间的游离份子,那么就是中间那些游离份子。

有的人,哇!来到台湾,感恩得不得了!她说她以前走错路了。像今天沈阳来了一团,师父一讲,哭,感动地哭!她说:师父!我以前这十几年来,都是这样子,听某某老法师的话,我今天得救了!她说:我就是以前就看了这个,观念就是:我电话不接、我吃素、我念佛念佛……然后家里人的感受,统统不要管它,统统不要管它。这家里的人大家都是高知识分子,就觉得:我这个妈妈,已经今年七十二岁,我这个妈妈实在是很奇怪!所有的人都痛恨她,她修行修到大家都谤她、毁谤她,就说:那你就跟那个老法师走好了!全家人都对她很不满,因为行为举止实在不像话!后来她从二○○六年、○七年,才开始看到师父的法,她的老公先看到;他们讲爱人,或者是叫老头。“我们○六年,我们那个老头,才看到师父讲的法,说:这个讲的法就是正法,你要按照这样的法去修才对的!后来,那我也看一下,看了以后,哇!恍然大悟!”现在你知道吗?辽宁、沈阳一说:我要来台湾参访慧律法师。全家八个人统统举手,support,支持!所以昨天来,讲了,一直讲一直哭,就是:慧律法师!您不但救了我,还救了我全家,救了我全家!

所以,做一个法师的,我今天这样讲,就告诉所有的徒弟,以师父这样用生命付出,在为整个佛教,仍然没有办法说百分之百大家对我们满意,而且还编造出来这个不是事实的东西,完全来扭曲跟毁谤。所以,你就知道,做一个法师的人,这一辈子应有的心态,就是说:碰到顺境,人家赞叹你,你也不要太高兴;碰到逆境,你就想到:释迦牟尼佛也没办法,释迦牟尼佛也没办法啊,是不是?何况我们一个平凡的慧律。如果他们今天来毁谤我慧律,只要僧伽能够和谐,没有敌对、没有仇视,我愿意为整个佛教来退一步。那我们今天已经发出声明稿了,所以,这个是虚构的,绝无此事,在此特别地声明。为了整个佛教的和谐,师父不做任何的攻击,不做任何的批评,也绝对不去伤害对方,绝对没有的!因为我考虑的不是某一个法师的立场,对不对?不是在造神啊,你一个法师出名有什么用?我考虑的是整个佛教的兴盛,师父是站在这个角度。你一个法师所讲的法不够圆满,不够圆满,我告诉你:那个后遗症就在后面等着你,不要我把你灭掉,不需要我批评你,明眼人就知道你讲的法是正的还是邪的。每一个人都讲自己是正法嘛,对不对?那就由明眼人来判断,到底谁讲的才是真正的正法了。

所以徒弟告诉我这件事情,我也是如如不动,我跟徒弟讲:我的心性并没有任何的增,也没有任何的减。任何一个人犯妄语戒、大妄语戒,自己的因果要自己负责,我只是怜愍他、同情他,我担心他的未来的果报是很可怕的!这种不实在的斗僧的举动,是应该要停止的,应该要停止的。我什么时候去跟他下跪顶礼?我们也没有什么恩怨、也没有什么仇恨,为什么要向他下跪顶礼、忏悔啊?何况我们从来没见过面。连这种事情,人家都编得出来!所以,在座诸位!你无论出家、在家,你听到佛门任何的谣言、是非,要用正法来作依归,用智慧来判断,要回归你自己的理性,这个才是一个佛陀的正确的弟子。所以,师父今天要本着更大的胸量,我为整个佛教,任何的委屈我愿意忍受下来,没有关系,我们只做声明,不攻击,不攻击,我们也不会伤害任何一个老法师,只要披着袈裟,为法、为众生的,我们都是如此地赞叹他,我们没有任何的意见;只是这件事情是绝对不是事实,是捏造出来的。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摄”,]就是[收摄。以末法时期中,人乱、法乱、事乱、境乱,行者心亦乱,无一不乱。]所以刚刚师父举这个例子,就是这样子了,什么都乱了。[若欲入三摩地,不先收摄其乱心,离于一切乱源,而欲修正行,即不可能。][“安立道场,远诸魔事”:“道场”,]就是[修道之场所。安立道场须一切如法,不得胡乱、虚妄从事,若能如法安立,方能感得金刚护法菩萨、诸天八部护持,而能远离魔事。又,“安”者,清净也,以清净故得安道场;“立”者,]就是[不动也,以不动故得立道场。]

[“于菩提心得无退屈”:“菩提心”,]就是[大菩提心。“退”,]就是[指退菩提心而堕为凡夫、外道。“屈”,]就是[指屈大菩提心而为二乘。]屈,就是退一步了[须知,退屈菩提心,即]就[是菩萨最大之魔事。]所以不能屈,发大菩提心,才能够成就佛道。[以菩萨之所以为菩萨,完全是依其大菩提心、大菩提愿,而得名为菩萨;一切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成佛,都是乘此大菩提愿心之力,乃得成就六度四摄、利安无量众生之妙行;是故菩萨若退此心,即其一切所修,皆失其据,不但失落菩萨之实,亦失菩萨之名,不复得名为菩萨,以其已退堕为凡夫、外道、二乘故。是故《大智度论》说:“退堕二乘为菩萨魔事。”以菩萨若堕二乘,如二乘人之但求自度,不思度他,即断如来种性,而魔大欢喜,故是菩萨魔事。又,菩萨若退堕凡夫、外道,因而不再以大菩提为事,而贪著、求取世间之名、利、五欲等境,此即]这个就会[堕于凡夫境界。]如果[若菩萨舍大菩提,贪著追求外道境界,或摄受外道种种邪见、恶知见,并转而教人,]这[即是堕于外道境界。如此]的菩萨[,菩萨若堕凡、外二种境界,即断法身、慧命,不再堪任住持佛法,而成魔眷属,因此魔之势力增长故,魔]的[大欢喜。而末法时期,佛法行人竞相追逐、依从种种二乘、外道、凡夫境界,而不自知,其数无量,兹可叹也。]兹可感叹!

1419页[义贯]: [“阿难整”理“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如来,于自“心”所行之“迹圆”满“明”彻,“悲”迷“欣”悟之二情“交集,欲”利“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了必当“成佛”之修行“法门”,于“是”法门“中”之“修行”已“得无疑”无“惑”,决定信解。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完全“得度,先”思“度人”,令人出生死“者”,如是舍己利他者是“菩萨”之“发心;自觉已圆”满,而且“能觉他者”,为“如来应世。我虽”尚“未度”了,而“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鱼目混珠,真伪难辨,佛弟子之真修行人“欲”收“摄其心”离于内外乱缘,而“入三摩地,云何令其”依正法而如法“安立”修行之“道场”,因而能“远”离“诸魔事”之惑乱,留难?且“于”大“菩提心得无退”为凡外,亦不“屈”成二乘?]

 [诠论]: [此章经中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读者大德于此须注意,此经文是说:“自未得度”,而非说“自不修行”。当今之世,有一等人,即于此经义有此误解,因而自不修行,光教他修,而侈言他是“自未得度,而先度他”,即成虚妄,亦成大我慢。又,此“自未得度”,如前所说,是指无明尚未断尽,不是指毫无自度之能。再者,更进一步说,诸大菩萨于自己之修行,实皆已足自度,然却“不证实际”,尚留最后一分无明,作为“润生无明”,以方便现于六道度生,]就像[如地藏菩萨等。故其“自未得度”,实为示现,并非力有]所[不逮。][关于阿难在此章中,代众生请法:如何安立道场,即是请问修行的依据。安立道场有两个方面:一者有相道场,二者无相道场。]在[有相道场]方面,也就是[即]所谓的[硬体之设备、环境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呗,[亦即是]所以也叫做[“事道场”。]那么[无相道场]就是[即“理道场”,亦即]也就是[行者心中所须具备之法、]还有具备的[理、]还有[善根等条件。]具备了法、理、善根等条件。

那么[而二者之中,以无相之理道场更是重要,为修道之首要条件,因此如来在下面即先开示无相道场之安立,此即:]这个就是所谓:[行者应依如来“四种清净明诲”而安立其道场。“理道场”得安立已,次当安立“事道场”。有一种人常爱说:“我不著相”或说“我习禅,]所以[故我不执著这些外表”。因此,于其修行之处,毫不讲求,亦]也[不整理,于是胡乱随处打坐,亦]也[毫无殷重之心;既不庄严道场,亦不求其清净。如此根本是不看重其修行,并且是以轻忽之心来修行,这样便成轻慢于法。]你看我们文殊讲堂,随时随地都有义工,师父真的很感动这些老菩萨,有的年轻人都在发心,擦擦墙壁、佛像、厕所,我对这些义工真的是感恩不尽!虽然他们不是布施什么金钱,用他们的时间、用实际的动作,这个是真正的佛弟子,了不起![如是修行,不但难有成就,][且易遭魔事,]诸位看底下。[乃至不但修道不成,而且还惹得一身是病,或得身病、或成心病,乃至癫狂、痴呆、]这个就是呆字,痴呆。[或入于邪魔外道。因此修行者若能谦冲其心,调伏我慢,如法修行,这点非常重要。换言之,这是修行的“游戏规则”,你要玩,就要照着游戏规则来,否则即“没得玩”!]

1421页,经文:【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注释]: [“善哉,善哉”:]两次善哉的意思是说:[称两次善哉有二义:一是赞其发利他之心;二是赞其请安立道场法。][“末劫沉溺”:]就是[于末劫时沉沦陷溺。][义贯]  [本节从略。]

 1422页,经文:【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毘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注释] [“毘奈耶”:]就是讲的律藏,[]也就[是戒律,亦即]就是[律藏。原义]就是[为善治,]善于治理三业,叫做善治,如果有戒律,就善于治理三业,也就是[即能治淫、怒、痴;又是调伏义,即]也就是[能调伏身、语、意三业。][“三决定义”:“三”,]就是[即三学。三学之决定义,义]就是[即:修行必定要依戒、定、慧三学去修,这是决定、不可改易的。] [“摄心为戒”:摄心不乱为佛戒。] [“因戒生定”:摄心久了,寂然不动,]所以[故能生定。]  [“因定发慧”:定心成就,心离杂染,本明渐发,]所以[故能发慧。] [“三无漏学”:“漏”,]就是[烦恼。三种达于寂灭烦恼之学。]

 [义贯][ 本节从略。]

[诠论]: [请注意,佛在此对戒的定义非常特殊。因为一般对“戒”的阐释都是说“制身口”,或]者是[“摄身口”;而佛在此却说是“摄心”!一般而言,“摄心”不乱应该是“定”;又,摄心亦是“禅”义(“摄心为禅”)。而在此,佛却说“摄心”则是令恶心不起,不造恶业,故此“摄心为戒”乃为“心戒”,并非小乘戒、或在家居士之身口戒,而是菩萨大士之戒,是为心地戒、]心地戒就是动念就犯,叫做心地戒,连动念都不行!譬如说,小乘戒就是说:我贪这个钱,我要把钱取为己有!可是,我如果发这个贪心,没有拿对方的钱,有没有犯戒?在小乘来讲,不犯的。对不对?可是,在大乘来讲,动一个贪念,说:我要贪对方的钱。就犯大乘的戒,犯了大乘的心地的戒。所以,大乘戒以动念为来诊断是为心地戒、[菩萨戒、佛戒——其戒在心,在于“根本”,不在“枝末”;以若戒身口,则是枝末之戒;戒心,是则戒其根本。]

[为何本经所说之戒如是高深、困难?因为若依本经修行,是为了求无上心地,为了证佛大定,得佛究竟智慧,因此必须持“佛戒”,持“无上心地戒”,于此戒中,连起心动念处皆]都[须]要[觉知,不令偏差,更何况依于恶不善]的[心,而发起之身语恶业,]就是身、口的恶业,[此等“身口戒”所摄之行,必须遵守,则]那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故欲求佛定、佛慧者,必须已于]必须已经在这个[持戒上具备了“有知有觉”,乃至“先知先觉”的杜渐防微]什么叫做杜渐防微?慢慢会产生,防止微小的过失,叫杜渐防微。这个慢慢地产生过失,就是不能有后遗症,叫做杜渐防微[之明智,乃至时时摄心,令恶心不起,如此方是“摄心为戒”;而非待其起心之后再去压制它,以期它于外不造业。那样,即使压制得住,只是表面上于外不造恶业,但内心之恶仍是有,仍不能除,不得谓为心地清净无染,只是外表的不造恶而已。如是,心若杂染不断,禅定即不能成就,亦即]也就是[无法修证首楞严三昧,]所以[故欲修首楞严三昧之大心人,须先从“摄心持戒”、令心不犯开始,成就菩萨心地之戒,而非只是于心口不犯的表象不犯为已足;是故禅宗六祖大师说:“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上没有任何的过失,这个就是自性的戒律

第一节  断淫心清净明诲。

经文:【“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注释]:[“云何摄心我名为戒”:据一般通教而言,皆谓“摄心名定”;那么,佛在此为何却说“摄心名‘戒’”?其理在于:“摄心”,在此意义为不乱、不缘、不染、不动,]也就是心不乱、心不缘外尘,心不染、心不动,这个叫做摄心。[而并非只是一般所说的“不乱”而已。“戒”,]跟加一个言字旁的诫是一样的,[同诫,即]就[是如来之教诫。]如何的教诲跟训导我们,这个就是教诫。[此句之深义即]就是说[:菩萨之]的[“摄心”须令心不乱,而且不起心攀缘内外诸法,不受诸法染著,]而[且不为一切诸法之所动摇,如此方名为佛之“摄心”。] [反之,若于一切内外境界无法达到不为所乱,不起心攀缘、不受染著、不为所动,就没达到佛所言之“摄心”的境界,也就是已经犯了佛戒——是故,这个“戒”不但是菩萨的“心地戒”,而且是“佛戒”(佛所自行之戒),菩萨由于持“佛戒”,故得修习“佛定”(佛所自行之定)。又,“摄心”依一般通教而言,已是“定”的境界,然而依首楞严法门,则摄心只是“戒”的层次,是修“佛定”的前方便。

换言之,必须“持佛戒”,才有资格“修佛定”—— ]那么[又,一般所谓]的[佛戒者,是指佛教授众生持的戒,而此之谓]因此[“佛戒”者,非谓为]不是[凡夫戒、]不是[二乘戒、抑或]是[菩萨戒而已,如前所说,乃]是[诸佛如来自行之戒,]所以[故谓之“佛戒”。] 在座诸位!在这里有一个特点,经典跟论典,都可以其他人——菩萨、声闻,乃至于天仙,只要符合佛义的,统统承认;只有佛的戒律,是佛制的,佛制的戒律。所以简单讲:律藏里面的,律藏里面的戒律,大乘戒,小乘戒,除了释迦牟尼佛制定的戒律,任何一个菩萨都不能制戒,任何一个菩萨都不够资格。所以律藏全部都是佛的戒律。[“其心不淫”:非但身不淫,连心亦不淫,亦即是断淫心。] [“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其”,]就是[淫心。若心不淫,则不随淫心而生死相续。《圆觉经》]这么说[云: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都是[由]于[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义贯]: [“阿难,云何”( ]就是[为何)“摄心”不乱、不缘、不染、不动,“我名”之“为戒”? ] [“若诸世界”中之“六道众生,其”内“心”中“不”贪“淫”欲,“则不”会“随其”淫心而堕“生死相续”流转。]师父在这里也告诉大家:淫欲早一点断的人,往生净土的机率就愈大!你只要记住这一句话就好,因为我们今天讲堂有很多的居士,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就好:淫欲心早一点断,往生的机率就愈高,因为不会再有这些冲动、干扰的心,好好地修行。

1426页,经文:【“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注释]: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尘劳”,]就是[心缘取六尘而劳动本心,亦即]也就是[是烦恼义。此谓,]这个就是[你]要[修返闻自性之三昧,其]它的[本意是为了出离尘劳烦恼。]那么[“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的意思是说[:]如果[若淫欲之心不断除,]那么[则烦恼不能断,以]这个[淫欲是恼动心性之最巨者。]一切凡夫都会死在这一关。[“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多智”,]就[是指世智辨聪。]就算你有世智辨聪,有[“禅定现前”,此]这个[禅定]是[指相似定,而非真]不是真正的三昧[定,更非]更不是[无漏定。此言,]这个是说[即使好像颇有世智之辨聪,甚至相似禅定现前。] [“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即若]也就是说你[带]这个[淫]心来修[习]这个[禅]定[,即非]那么就不是[如法修学佛道,故必定落于魔道。以习禅若得定,即]就[能]够[出离欲界,而生于色界。以色界之初禅三天即]就[是梵天,而“梵”者,]就是[净行、离欲]的意思[之义。]生天都要断淫了,何况三摩地呢?[若习禅而不离淫,虽]然[得]到这个[禅定,亦]也[不能生于色界]的[梵天,因其欲心与]所以这个欲心跟[魔]的[境界]是[相应]的[,故必]一定会[落于魔道。] [“上品魔王”:“上品”,]就是[指上品禅。此言,]意思就是说,[带淫习禅若成就上品禅定者,则]那么就变[成为魔王。因为其禅定力反增进其淫心,]而[使其淫欲更炽]盛[;]所以[故其禅定]就[愈高,则其淫欲]就[愈]旺愈[烈。]

 [“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带淫习禅得中品禅定者,则成为魔之子民;而得下品禅定者,则成为魔女。至于带淫行禅,而未得禅定者,此生报尽,即]就[直堕地狱]了[。]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这些行于魔行之人,常常也会吸引很多]的[徒众,有时其势力甚至凌驾于正法信众之上;]底下讲得很好[所以并非只要信受的人多的,]哇!看了很多人,[就是好的——有时]候[正好相反。]人愈多,魔子魔孙就愈多! [“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个就是现代的严重的状况,大家都说自己是佛!你看,成观法师写得多好,这一段,你看,写得多贴切。[这些魔师,常常都自称已经成就了无上道,而自称为]是什么[“佛” ]了[,或]者自称为是[“无上师(其意为]意思就是[他比佛还高]了[),或]者自称为是什么[“法王”等等。]现在是不是都这样子?现在就是这样子了。所以修行人还是谦虚一点为好。

[义贯]: [“汝修”返闻自性“三昧”,其目的“本”为了“出”离三界“尘劳”烦恼,然而如果“淫心不除”,则“尘”劳烦恼“不可出;纵”使现“有多”世“智”辨聪,善说诸法,甚至得相似“禅定现前”,但“如不断”除“淫”欲,而带淫修禅,“必”定“落”于“魔道”:]如果[若带淫习禅,而成就“上品”禅定者则为“魔王”,成就“中品”禅定者则为“魔民”,]那么[成就“下品”禅定者则为“魔女,彼等诸魔,亦有”甚多]很多的信徒、[“徒众,各各”皆“自谓”已“成无上道”。] 大家都说自己是佛了,那这些初学佛法的人怎么分辨呢?所以要进入真正的正法、正道、正知正见、正法的道场,还得有多福德、多善根呢!

 [诠论]: [末法之世,众生对于种种邪说之师,往往趋之若鹜。其因有三:][一、“法应众生心而生”以众生心邪故法邪,这是众生共业所感,这是指整体的大趋势而言。] [二、末法时期,众生“愚痴坚固”,故无]所以没有能[力分辨法之正邪,]那如果[若不幸遇上邪师、邪众,极易受其诳惑,不能自识、]根本就认识不清楚,不能[自拔。]一下陷下去,都说自己拜的师父最好,你怎么讲他,他就是起不来,你也救不了他![这一类人,多半是不定性众生,若遇善知识即善,遇恶知识]就麻烦了,就是[即恶端视其往世所修因缘,福报而定。]所以,在座诸位!你这一辈子,能够坐在师父这个面前,文殊讲堂,你就知道,你前世要修多大的福德、多大的因缘、多大的善根。

[三、有些众生,由于自心贪著,或]者[贪灵异、]灵异就是种种的感应。[或贪速成,]“我愈快成就愈好!”[好走捷径,于是便容易受恶人欺诳、]为什么?快一点。“我去跟你……或者是灌个顶,这速度最快了!”或者是哪里,一加持,阿弥陀佛!都成佛了!或者:你只要布施多少钱、几百万,我就保证你往生净土!众生都是这样,恶知见的。“你不布施,你就会发生种种的灾难!”恐吓人家。诸位!布施是要让众生欢喜心拿来布施,一切功德都在欢喜心来完成,在《华严经》都是这样讲的,所有的布施功德,来自一颗欢喜的心。你不能恐吓人家:你不布施多少万、几百万,你车祸就到了、你就会死亡了,你就是怎么样……得瘟疫啦,哇!你就是出不孝子!这个是出家人要绝对的禁止!没有欢喜心,大可不必布施,佛法是理性的宗教、是智慧的宗教,它是个纯善的宗教。我从来不说:你不布施,怎么样……不会这样子的。还有[炫惑,或]者是[听信种种光怪陆离之事,或谓]或者是[“即刻开悟”、或]者是[“一世成佛”、“一世]就[成]阿[罗汉”]等等,都是贪著速成、好走捷径的人,所种下的恶因。“一世成罗汉”等等,[等不一而足。]

1430页,经文:【“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注释] [“我灭度后”:“灭度”,即]就是[涅槃。]  [“末法之中”:谓正法][及像法都已][过去][,入于末法。经]典是说[云:佛之正法住世千年,像法]住世[千年,末法]住世[万年。如今末法已][进入五百多年][(今年]现在[是佛历2550年,西元2006年。)]那么其实是不止,再加六年,因为他写书是二○○六年写的,(师父这个讲座时间是2012年)那么就是(佛历)二五五六了;你看,我们距离佛陀这么遥远了! [“多此魔民,炽盛世间”:末法时期,魔强法弱,魔之徒众众多,其势]力就更[强大,其]他的[恶法]就更[昌盛,]就像[有如猛火燃烧]这个[世间。

  [“广行贪淫为善知识”:此有二义:一、学者以“广行贪淫之师”为善知识,从之受学淫禅之法,这]个[是指自学而言。]第[二、邪人以“广行贪淫之法”而充为众生之善知识,(或自命为众生之善知识),而教人淫禅之法,这是以教他而言。此等魔民自学、或]者是[魔王教他人淫禅之法,]譬[如]说[本经最后]的[“五十重阴魔”之想阴魔章中云:]就这么讲了:[“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xiè污秽、淫秽),以为传法”。]把这个行淫当作是传法。[此辈中人,如受阴魔章]里面就说[云:“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又,想阴魔章云:]想阴魔里面有说:[“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人[,总成魔眷”(此经义明白指出:既受邪法魅惑其心,摄受淫禅之行,其影响所及,即最少九世,多乃至一百世,都令他其馀所修的真修行化为乌有,而堕为魔之眷属)。]我们要戒慎恐惧,修行不能走错路。[“落爱见坑”:“爱见”、这本来是声闻乘的专有名词(名相),与]跟[见、思二惑]意[义]是相[同]的[。“爱”]就是[即思惑,“见”]就是[即见惑。而在此则为:贪爱及邪见之义。以淫欲而为真修行法,及]而[用以教授他人,则令自他落入贪爱、邪见之深坑。]

 [义贯]:[“我灭度后”,经历了正法、像法,到了“末法”时期“之中”,甚“多此”种“魔民,炽盛”于“世间”,以“广行贪淫”之邪法而充“为”众生之“善知识”,自修教他行淫以为佛事,“令诸众生落”入贪“爱”及邪“见”之深“坑”,无法自拔,而丧“失菩提”之正“路”。]

1432页, [诠论]:这一段非常地重要![关于以淫欲而为佛事,有个教派,]当然我知道他在讲哪一个。[传授所谓的“双身法”,亦即男女双修,但他们给它好些个很漂亮、庄严、望之俨然的名称,或称之“无上□□”,]当然我知道他在讲什。[或]者[称之]为[“大△△”或]者[称]为[“大○○”。]如果你要知道,私下我再告诉你。真的,如果你要知道这个名词,我私下再告诉你,这公开……他这样子,成观法师慈悲,也不讲明,那就表示给一点更大的空间。[不过他们这套修法,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到的,因此他们说:这是成佛法门,是大菩萨修的;大菩萨修到后来,]大乘修到后来,[为了疾速成佛,便必修此法,“在刀口上修”,所以是久修]的人[、内行的人,才能得窥其奥,并不是刚进去的人、或稍微修一阵子的人,能有这个“福报”修此法门。并且,如果外人问起他们是否有修双身法,他们多半是否认,]一定否认,[因为那是“甚深的秘密法门”,不与外人道。]

[笔者在家时,曾在美国达拉斯某佛学社待过,那时该社社长常请一位H居士从加州来,此]这个[居士即对此教派之法十分推崇、热衷,他曾私下对我们三个社中干部说:“看哪一天,我带你们到拉斯维加斯去看秀——在刀口上修。”]而[且表示:必须通过这一关,才能成佛。][我出家前曾闭关三年三个月。那时,有一位很有名的S居士]不是大S、小S S居士[来探我,后][并寄给我一位在加州的C居士对他][弟子开示的手抄稿,题][为:“佛法修行者,何时可修禅定”,其中论到修行最后的阶段,亦即他所谓的“证量的阶段”时,他说:“不但要插进去,而且插进去之后还要有乐,并且要把这个乐空掉,这才算成就。”]这个成观法师直接就写得很入骨了,也不怕你。[我当时看了那篇文字,就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去给S先生,驳斥此说,并举《楞严经》][及《圆觉经》]《楞严经》、《圆觉经》,《楞严经》是佛弟子这一辈子必看的经典。[等经文说:这根本不是佛法,而且是违于佛法的;佛正法][中,不论显教或密教,其“理”与“事”]都没有此说[皆无此说;既无此理,亦][无此事——释尊在初发心,未出家仍在宫廷][中为太子时,即厌患五欲,]六尘,[见诸采女犹如死尸。后于成]正等[正觉前,降伏四魔,魔军魔女来扰,欲]想要[以淫事][相钩,然菩萨身心不动,并予][喝斥][:“汝臭秽之身,吾不用,汝速去!”]为什么是臭秽之身?在座诸位!所有的女众,你敢不敢早上大小便的时候,把你的大小便储存起来放在冰箱,晚上洗澡的时候拿来当作乳液来抹?敢吗?有一个居士说:师父!这只有您想得出来!我说:你自己拉的,怕什么呢?是不是?保养品嘛!不敢,你当然不敢了,这个就是臭秽不堪了![魔女羞愧而退。因此,并未见释迦菩萨与魔女交合(阴阳融合)之后,而成正觉!]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某教派之一分支,其教主本来住在英国,后]来[被驱逐出境,才到美国。他在英国时曾娶了一个英国女人为妻(此派教主为世袭,]世袭听得懂吗?就是一代传一代的。[为免断种,教主可娶一妻一妾)。在美国时]候[,此]这个[教主不但与女众行淫,]而[且与众多]的[男众行淫,]男女不分了。[因而其道场中有很多人都得爱滋病,连这位教主本人也得了爱滋病,最后且死于爱滋病!这件事情美国政府当局曾]经[插手调查,闹得掀然大波。] [某教派有一本书《涅槃道大△△□□法要》其中][][:“汝今当观三界中一切所有皆为两性结合而成其力用方面等同佛父之阳性体与其聪慧方面等同佛母之阴性体两者结合成为不可分离(]就是[悲智交融)之双身合一体达此双身合体即获究竟道]就是[即大△△也”。此处所谓“佛父之阳性体”,]就是[指男根;“佛母之阴性体”]就是[指女根。又,什么叫“佛父”、“佛母”呢?]

[笔者有一位高中同学,他很早就学佛,但]是[他后来却学这一教派。有一次他带我去一个佛教文物流通处,此流通处之老板娘也是修学这教派法的,她称我这同学为大师兄,他们彼此很熟。她]就[向他抱怨]女众的她,就向男众的居士抱怨,[其派中之某×师,言下十分愤恨。从她的抱怨中,我才知:原来那位×师是他们修双身法的“佛父”,而她则是其“佛母”;然而一个“佛父”并不限只能有一位“佛母”。本来她的“佛父”只有她一个“佛母”,后来他竟然又增加了两个“佛母”;她抗议,但他也不睬她;她一气之下,她说:“我就拿了两支菜刀去追杀那两个,一直杀到门外……。”我这才晓得原来他们的“佛父”、“佛母”是这么回事——还是来“真的”!向来只知道我佛如来正法中所谓的“佛母”,是指般若波罗蜜多,]大智慧是一切诸佛之母,哪有男女这种事称之为修行呢?[因为“般若波罗蜜多”之无上智能出生三世诸佛,并不是指一个女人跟×师行淫,而得称她为“佛母”。真可谓]这可叫做[歪理十八条。又,于佛正法]当[中,也没有所谓“佛父”一词;若说有,那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之父净饭王。]释迦牟尼佛之父亲——净饭王。

[笔者在台湾有一在家女弟子,她到我这里归依之前,曾]经[在台北某道场学了三、四年左右,共花了三十几万台币。]还不只有这样子,花了钱就了事了。[有一天,她听了我讲《楞严经》这一段经文后,泪流满面地告诉我,她说:幸亏听我讲了关于淫禅之事,因为她以前去的那个道场,也是属于某教派的,她师母曾教她“大○○”法,但因她是未婚单身女子,所以先修观想;过一阵子再“实修”,“便能成就”。当时她也不知道最后是真的要做那事,“今天幸亏听师父开示,否则,……。”唉!若是已婚之人也还罢了,教一个未婚年轻女子令其“以淫欲而证佛道”,实在太过分了!又,此女子若从此沉迷,而频频为人之“佛母”,] 来!我当一个佛母,再来一个,我再做一个佛母,那就阿弥陀佛了![乃至为众人之“佛母”,岂不沦为妓女一般?!]所以,我很敬佩成观法师,真的,写这个,直截了当,可以救很多众生了!

 [两年前,有两个道场的女众法师跟我说:有一阵子她们常在夜里(有时在白天)接到一个自称修某教双修法的男众的电话,那人表示他的同修“道侣”出国半年多了,他快“受不了”了,请她们大发慈悲,与他“共修”。]喔!阿弥陀佛![此人常这样来电话纠缠;但如果接电话的人是男众,他就不吭一声即挂上电话。如此历时约两三个月之久。]就会收到奇怪的电话了。  [由于“行淫证道”这问题,在佛法中是很重大的事,且于末法时期越来越严重、普遍,为欲护持正法,并救护众生出于邪说、邪法、邪行,免堕大苦,应该让此事“曝光”,不应让它再暗地里、半遮半掩地以冠冕堂皇的合理化藉口害人、并破坏正法。故兹再引《佛光大辞典》中一条,令大众皆得明了,不再受骗、受害:]

 [“荼吉尼”:梵名Dākinī,意译空行母。据《大日经疏》]《大日经》就是我们所讲的毗卢遮那佛。《大日经疏》[卷十载,荼吉尼系大黑神之之眷属、夜叉鬼之一。(按:大黑神系冢间神,即]专门管坟墓的,[坟墓之神,故荼吉尼即冢间的小鬼神)……荼吉尼后来成为印度左道密教“瑜伽行派”所崇信之神祇、]这个就是加入瑜伽,印度的瑜伽行,它不是正统的佛教,一定要认清楚,这不是正统的佛教。[该派行“五摩字瑜伽行”,五摩字为:肉、鱼、酒、印、交合,]这个印就是结印,交合就是男女。[即食肉、食鱼、食酒、结手印、杂交以得至乐。(因此五字在梵文中字首都是ma,故称五摩字)。其后,该教派传入T地,]T地就是某地[信徒奉其神为智荼吉尼……。(按:“杂交以得至乐”之“至乐”,又称“空乐”。)——《佛光大辞典·荼吉尼条》]

1437页,经文:【“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注释]: [“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想要修三摩地之人,须先断心淫,连心都不能有淫意了,更何况“身淫”!起心动念都不能去想淫欲之事,更何况还实际去做它呢?][“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如来”,]就是[指现在佛,这不只是指释尊而已,而是泛指现在一切诸佛。“先佛世尊”,]是[指过去一切诸佛。“第一”,以此“明诲”乃居于菩萨四重禁之首,故称为第一,也]就[是首要之义。“决定”,]就[是确定、不可改易之义。“清净”,无染之义。“明”,]就是[光明,相对于无明、黑暗。“诲”,]就是[训诲,教敕。整句言:这是现在一切诸佛]以[及过去一切诸佛所共说的,第一决定、不可改易的、清净无染、光明之教诲。]

[义贯]:  [“汝教”导“世人”时须说:凡]是[欲“修三摩地”者,必须“先断心”中之意“淫”,更不可身淫。“是名”为现在十方诸佛“如来”及过去一切“先佛世尊”所共说的修三摩地的“第一”项“决定”不可变易、“清净”无染、光“明”之训“诲”。] 

[诠论]: [这“第一决定清净明诲”,要紧在这“决定”二字上,这表示此法决定、确定、不可改易,没有暧昧、没有藉口,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淫就是淫,不淫就是不淫,没有讨价还价、没有灰色地带、没有似是而非的言说戏论,只有如实、确实的依教实践,否则即是破戒毁犯;破戒毁犯之后更不可]以[拿“淫怒痴]就是[即戒定慧”、“烦恼即菩提”、]烦恼就是菩提,[“地狱即天堂”、]地狱就是天堂,[或]者是[“我不分别”等不是自己境界的无上理来搪塞、来当藉口(借口)——退一步说:你既已]经[修证]得[那么高了,既已达到“淫怒痴即戒定慧”了,为什么“不淫”你却做不到?为什么你不能“转淫欲的烦恼为菩提”?为什么你不能灭贪瞋痴,而坚]定[住于戒定慧?为什么你还贪取世间愚夫之淫欲、淫行?既然心中仍然污秽贪淫,为何还要遮掩、诳骗,假称清净?而且还以淫秽为清净,如此颠倒是非,究竟是何居心?]

 [又,此段经文中说“先断心淫”,有智之人即知:“心淫”即断,“身淫”更加不会有。但是此恶浊世,偏偏就有这种愚痴或心邪之人,]而[作是颠倒戏论,说:“心不淫就好,身淫无妨!”本人初学佛时,有人问一老居士,关于吃素之事,你可知他怎么回答?他竟答说:“你心素就好。”意思就是说:心素就好,口吃不吃素无所谓。听来“蛮有道理的”、“很高”!那问的人当时就因这样而“不再执著一定要吃素”,你看!“善知识”的一句话,就把一个人的修行给耽误了,这还不打紧,连知见也给扭曲了!][又,末世众生愚痴颠倒,还认为:所谓“心素”比“口素”高,并且说:“既已心素,口不素亦无妨。”如果真的心素比口素“高”,且心素、口就不用素,那么,如来一切戒法当坏!]为什么[因为,既然“心素比口素高,心素、口不素无妨”,那么“心不淫就好,身淫无妨”也便可成立。同样的道理:“心不杀就好”、“心不盗就好”,“心不妄语就好,嘴上妄语无妨”,乃至“心不饮酒就好,口中饮酒无妨”——这些说法实][是自欺欺人!再说,既然你已经那么“高”了,能达到“心素”的境界,且又说心素高于口素,连高的都做到了,为何低的反而做不到?他会说:“我不是做不到,只是不做而已。”再问:“你为何不做?难道那是错的?”可见其说词若不是邪见,就是企图以巧言来文过饰非,及遮掩内心的贪爱,以及修行上的“无力感”之藉口而已。]

[又,与“心素就好”,无独有偶的,最近还有人倡言所谓烧“心香”者。有人问某大德:“念经的时候,要不要烧香”,此大德答:“你烧心香就好,烧心香更高”!于是一时传遍,蔚为时尚!你看:这“烧心香就好”与“心素就好”,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作此说者,若不是邪见,就是愚痴;要不然就是悭吝,舍不得买香;或者贪爱,怕把他家的墙壁、家俱熏黑;或者懈怠,懒得烧香;却来作如是冠冕堂皇的藉口,且自以为高。总而言之,末世众生许多愚言愚行、邪见邪行、不如法行,率皆如是:不能如法修行(所谓“法随法行”),而破法、毁法、坏法,却自以为高,以此自傲,这在法相上称为“邪慢”。] 最后一段;因为它是一段落的,停呢就觉得很奇怪。我看一下,后面还有几页?喔!他还是讲了很多,很多。好!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了,再讲下去就到五点多了,五点多了。讲到五点多,有的人就:讲这么久,以后我们不敢来了!他就会吓坏了,明天不敢来。明天还要继续上课,从1440页这里开始上课。

请合掌。回向(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43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270: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清净在音闻--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

楞严经讲解271:法爱是佛门的毒瘤,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没有包容心

楞严经讲解272:下辈子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和面貌,记得要离欲

楞严经讲解273:言语尖酸刻薄的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福报的人

楞严经讲解274:在人间很会唱歌不学佛的,将来就会变这个紧那罗去唱歌给玉帝听

楞严经讲解275:福德不够相貌就不够庄严,德行不够内心就不够柔顺

楞严经讲解276:如果你觉得业障很重,每天早上放一杯水念21遍大悲咒自己喝

楞严经讲解277:一门深入是指耳根门,以后千万不要叫人专念一句佛号做一门深入

楞严经讲解278:虽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佛,但这颗心没受过训练就是看不破放不下

楞严经讲解279:佛教的法会统统是超度活人,不是超度死人的

楞严经讲解280:存有多少钱是假相;钱要从你手中花出去才是你的

楞严经讲解281:种种相,因业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样,其实是同一个本体

楞严经讲解282:世间人追求的东西愈多愈好,修行人刚好相反是愈少愈好

楞严经讲解283:一切法都要定,没有定就不是佛法;一切修行者皆不能离于禅定

楞严经讲解284: 若起味定,便于禅定境界无法再往上提升,此是钝根人修行的通病

楞严经讲解285:要断十二因缘,男人从淫欲看淡;女人从名牌看淡泊

楞严经讲解286:你念一万声的阿弥陀佛,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五千声

楞严经讲解287:英雄难过美人关,而在修行人是「道人难过神通关」

楞严经讲解288:你游山玩水玩来玩去都在玩你那一颗心、玩那个法尘

楞严经讲解289:持戒跟布施二件事情可以让你不失人身,生生世世有菩提的因

楞严经讲解290:最便捷之道唯在耳根,而修证之法唯在“旋流”

楞严经讲解291:如果不持淫戒不断淫,你有多大的智慧到最后还是会落入魔道

楞严经讲解292:只要吃跟动物的身上的某一部分有关系的,统统是跟众生结缘

楞严经讲解293:不管在任何时空,绝不能自说我真的是菩萨,是阿罗汉来

楞严经讲解294:修行人念咒之所以不得力就是因为还有贪心,偷心不死难成三昧

楞严经讲解295:如果你没办法设坛,那么持楞严神咒等同进入设坛

楞严经讲解296:如果你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你的音声音质就会特别的好

楞严经讲解297:佩带楞严咒咒轮的人生生世世所出生的国土都与佛同在,都有佛法

楞严经讲解298:你身上戴的这个楞严咒咒轮,功德大到你没办法想像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